中国人民银行2月24日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如货币政策、房地产、通胀、消费等一一进行阐述。
在货币政策方面,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搞好跨周期调节,既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报告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的战略支撑和“进”的战略空间,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具体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报告提出,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继续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和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优惠资金。运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有效满足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信贷需求。继续实施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支持工具和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推动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落地生效。
在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看来,稳健货币政策将加大偏松调节力度,适度进行降准,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企稳回升提供持续且充足的资金支持,但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维持物价基本稳定。
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对于备受关注的房地产领域,报告强调,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展开全文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供给端和需求端利好正不断形成合力,产生共振效应,促进房地产与金融加快恢复正常循环。
人民银行此前也表示,动态监测分析房地产市场边际变化,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落实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6条政策措施,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消费潜能
报告指出,从历史上看,多数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消费成为长期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动能,有利于支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循环,提升居民福祉。中长期看,2035年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离不开消费引擎的重要支撑,需坚定信心发挥好消费增长的战略推动作用。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消费潜能。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入后半程、资本回报边际趋降、房地产发展模式演变,投资快速扩张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从经济结构更为均衡稳定的角度看,需要消费动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国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未来仍有提升空间。总的看,中长期保持消费稳定增长既有必要又有空间,有助于更好实现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
西部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认为,今年以来,国内经济显现企稳回升迹象,居民收入增速有望加快。预计2023年经济增速回升带动居民名义可支配收入增长6%,如果居民储蓄增长2%至6%,则居民消费有望实现6%至8%的增长。
持续关注通胀反弹压力
在通胀方面,报告显示,预计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也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2022年我国CPI同比上涨2.0%,PPI涨幅逐季下行,全年同比上涨4.1%。过去五年、十年我国CPI的年均涨幅维持在2%左右,在内外部挑战中实现了难能可贵的物价稳定局面。
展望未来,报告指出,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可控,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通畅,PPI涨幅预计将总体维持低位。中长期看,物价水平具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我国经济供需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
同时,报告提出,对未来国内物价走势的不确定性也需关注,疫情防控优化后消费动能可能逐步升温,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春运旅客人数同比增长超5成;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企业加快复工满产,劳动力市场加速回暖可能对未来工资变化产生影响;各方面政策累积效果还在逐步显现;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较为顽固,大宗商品价格仍存上涨压力,海外高通胀也可能通过生产、流通等环节向国内传导。要加强监测研判,持续关注通胀反弹压力。
上缴结存利润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
2022年,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1.13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报告明确,人民银行在保持资产负债表健康可持续的前提下,依法向财政上缴利润,不会造成财政向央行透支,也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此前曾表示,人民银行上缴结存利润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直达实体经济,切实增加经济主体手中的“真金白银”,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同时,有力支持可用财力明显增加,提升财政预算支出增长水平,对稳增长将起到重要作用。
报告强调,下阶段,人民银行将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推动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会计标准,充实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和资本,实施审慎的资产损失拨备制度,实现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可持续,进而保障人民银行依法履职,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并以此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编辑:亚文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评论
游客
回复这个帖子会火的,鉴定完毕!https://www.lianyungangjltrans.com/post/2746.html
ibainfo.com
回复楼主写的很经典!http://j9g.xn--vi-7h1gzd.cn